当前位置:新闻动态 >> 正文
文学院举办“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”研讨会
时间:2019年11月20日 10:42  来源:淮师新闻网  作者:施思雅 张璐  点击:

淮师新闻网11月20日电(记者 施思雅 张璐)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运河文化带”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,推进运河文化与运河文学研究,11月18日上午,文学院于院会议室举办“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研讨会”,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、清华大学教授孙明君、复旦大学教授吴兆路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黄震云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雪棠和光明日报编辑刘剑应邀参会,淮师原纪委书记顾建国教授出席会议,文学院、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、运河文化研究中心的部分老师参与研讨。研讨会由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主持。

图为文学院举办“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”研讨会。记者 柴又鸣

文学院院长许芳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简要介绍了大运河淮安段的重要意义与价值,以及淮师在运河文化与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。

黄震云认为淮安位于大运河中段,处黄、淮、运之交,是“唐诗之路”的中间一段,连接了浙东“唐诗之路”与陇右“唐诗之路”。

孙明君指出大运河促进城市集群的产生,推进了城市文学的发展,使城市文学与宫廷文学、乡村文学齐头并进。

吴兆路认为古人通过运河进京赶考,以诗歌记录风土人情,产生了大量运河行旅诗,并以沈德潜为例剖析了康熙前期诗作中呈现的运河文化与文学,同时强调我们应采用“以诗证史”的方式展现大运河与文学之间的联系。

于雪棠认为大运河文化与文学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特征,学者可以通过划分地区、专题和年代进行深入研究。

顾建国以“大运河文化航道与文学线路”为主题,从文人的歌咏与创作、运河沿线的民间歌咏与创作等方面介绍了运河诗歌的大致风貌,指出“运河文学是永不枯萎的文学记忆”。张强教授委托校学报编辑部李强以《汴河上的唐诗》为题发表了看法,认为唐诗、宋词、元杂剧、明清小说的繁盛均与运河密切相关。周薇、李德楠、许芳红、张捷、潘宏恩、刘剑等均从不同角度、不同侧面发表了见解。

方铭教授对研讨会内容作了总结,他强调了运河对城市集群产生、作家队伍的形成、市民文学繁荣的重要作用,认为运河文学的题材范围广、涉及面宽,运河使人们对远游充满幻想,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融,我们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研究运河文化与文学。

此次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千丝万缕的联系,勾勒了运河文学存在的大致状态与总体风貌,指明了运河文学研究的大致路径,为深化大运河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指明了方向。

编辑:管婷婷   审核:许芳红
版权所有 淮阴师范学院 2019  苏ICP备:05071367号-1    苏公网安备3208020200017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