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媒体淮师 >> 正文
【江苏教育报】淮阴师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“显示度”
时间:2020年01月08日 14:52  来源:江苏教育报  作者:董旭冉 王新鑫  点击:

日前,从淮阴师范学院接连传来喜讯,由该校“智慧农业”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发明的“设施栽培无公害生产臭氧灭菌杀虫装置”,在第十六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中斩获省特等奖,并在随后进行的全国决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。

记者采访了解到,此项发明的灵感来自于“智慧农业”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实际问题。他们发现,当前我国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主要使用化学农药,这容易导致环境污染、农产品安全等问题的产生。针对这些问题,该团队成员韦薛、唐继武、陈梦琪等结合自身专业知识,潜心研究,构建了基于温度、湿度的设施栽培作物发病率预测模型及臭氧释放决策模型,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成功研制出以上述模型为“大脑”的“设施栽培无公害生产臭氧灭菌杀虫装置”,并在淮安市淮阴区、淮安区推广使用。该装置无农药残留、不污染环境,不仅能保证食品安全,而且适用范围广、生产成本低,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

“项目能得到推广应用,能让我们所学的专业落地生根、惠及群众,我们感到很自豪。”该团队成员唐继武激动地说。而在实际应用中,该装置也得到了农民的认可。使用过该装置的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村民丁祖祥告诉记者,该装置使用便利、效果明显。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!为我们解决了困扰很久的问题。”面对上门走访的团队成员韦薛,丁祖祥连声道谢。

据介绍,从2018年以来,“设施栽培无公害生产臭氧灭菌杀虫装置”已在371亩农田进行推广实施,全年共为当地农民增收442万余元,在全国上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,为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淮师力量。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评价该装置:智能化程度高、灭菌杀虫效果好,可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。目前,该项目已获2项国家软件著作权,并申请1项国家发明专利。

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杨亚军告诉记者,近年来,学校以“挑战杯”竞赛为抓手,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。在备战过程中,学校坚持早启动、早谋划、早培育,推行“校院双向”培育思路,创新“学院主体”培育模式。参赛团队所在学院坚持“学院统筹—学科支撑—团队备赛”的工作推进模式,统筹协调项目挖掘、培育、申报、打磨等工作,并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做导师,为参赛师生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。通过赛事磨练,该校学生的创新意识显著提升,实践能力长足进步。

“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产生、传授、传播和创新的基地,改革开放40多年来,其功能不断扩展,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融为一体。多年来,淮阴师范学院始终致力于用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广袤大地上。”该校校长焦富民这样说。

刊播媒体:江苏教育报 刊播时间:2020年1月5日 作者:董旭冉 王新鑫

媒体链接http://epaper.jsenews.com/mp1/pc/c/202001/08/c735275.html


编辑:唐瑀   审核:柏华
版权所有 淮阴师范学院 2019  苏ICP备:05071367号-1    苏公网安备32080202000172号